走进公司

六约股份合作公司奖学金及学费报销规定 (2021修订版)

六约股份合作公司奖学金及学费报销规定

2021修订版)

 

为提高我公司股民广大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人才培养,提高股民整体素质,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参照二○一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制定的学费及奖学金相关规定,现重新修订奖学金、学费及生活费规定如下。

一、出国留学生奖学金、学费和生活费规定

1.奖学金:凡属留学外国院校(含港澳台)的股民直系三代以内,公司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学金计¥20000元;凡属被国外名牌大学如加州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世界排名前30名校(参照附件一)录取的学生,一次性奖励奖学金¥50000元。凭录取通知书一次性到总公司领取。

2.学费:凡属留学外国院校(含港澳台)的股民直系三代以内,公司给予每学年(两个学期)计¥5000元/人的学费报销,凭毕业证一次性到总公司领取。

3.生活补贴费:凡属留学外国院校(含港澳台)的股民直系三代以内,就读期间,公司每月发放生活费补贴计¥200元,凭毕业证一次性到总公司领取。

 二、国内计划内大专以上院校就读学生奖学金、学费及生活费规定

1.奖学金:

凡属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属于国家计划内录取的全日制大学:

①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文理工科专业的,给予奖学金¥100000元;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艺术体育特长类专业的,给予奖学金¥30000元。

②考取全国39所“985工程”院校文理工科专业的(名单参照附件3,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体育特长类专业),给予奖学金¥50000元;考取全国39所“985工程”院校艺术体育特长类专业的,给予奖学金¥30000元(本类别各院校挂名所办的独立学院,如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等,不属于本类别奖励范围,按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为普通本科院校,享受普通本科院校奖学金)。

③考取112所“211工程”(名单参照附件3)本科院校文理工科专业的(含深圳大学),给予奖励奖学金计¥30000元,考取112所“211工程”院校艺术体育特长类专业的,给予奖学金15000元(本类别各院校挂名所办的独立学院,如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等,不属于本类别奖励范围,按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为普通本科院校,享受普通本科院校奖学金)。

④考取普通本科院校的,给予奖学金¥15000元。

⑤考取大专院校的,给予奖学金计¥5000元。

⑥凡属当年高考成绩位列深圳市以上单科状元的学生,给予奖学金计¥50000元,凭公布成绩一次性到总公司领取。

以上奖学金,凭录取通知书一次性到总公司领取。

2.学费:①凡属就读国家“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及上述院校特长类专业的学生凭有效票据,给予学费报销计¥5000元/学年(两个学期);②凡属就读国家普通类本科院校的学生,凭有效票据,给予学费报销¥4000元/学年(两个学期);③凡属就读国家大专院校的学生,凭有效票据,给予报销学费¥3000元/学年(两个学期),由总公司支付。

3.生活费补贴:凡属国家计划录取大专以上院校的学生,在就读期间给予报销生活费补贴每学年(两个学期)¥3000元,凭毕业证由总公司支付。

三、社会青年就读成人教育体系学费报销规定

社会青年报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校、电大、函大、党校等成人教育体系者,先到股份合作公司登记备案,凭毕业证及有效票据按照每学期最高标准计¥1200元报销学费(不足1200元的按实报销)。

四、高中及中专在校学生学费报销规定

考取计划内高中及中专学生,按照每学期报销学费计¥800元/学期,由所属各分公司先行垫付,每学期报销一次,《学费报销签收表》经各分公司负责人签字确定后,再由总公司支付。

五、中考学生奖励规定

参加初中升高中(中考)的学生,考试成绩总分名列本市各区第1名者,给予奖学金¥30000元;总分名列本市各区第2名者,给予奖学金¥20000元;总分名列本市各区第3名者,给予奖学金¥10000元。单科成绩名列本市各区第1名者,给予奖学金¥15000元;单科成绩名列本市各区第2名者,给予奖学金¥10000元;单科成绩名列本市各区第3名者,给予奖学金¥5000元;

六、其它事项

本规定有效期5年,自20219月1日起至20268月31日执行(含2021年度参加高考、中考的股民直系三代以内)。考取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含硕士、博士)参照本科院校奖学规定执行。

 

六约股份合作公司董事会成员签名:

 

 

 

 

 

深圳市六约股份合作公司

2021年8月10

附件1:

 

2019—2021世界30强大学

 


1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2 英国牛津大学

3美国斯坦福大学

4 美国哈佛大学

5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6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7 英国剑桥大学

8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

9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0 美国芝加哥大学

11 美国耶鲁大学

12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13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4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5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16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7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18 美国康奈尔大学

19 美国西北大学

20 美国密歇根大学

21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22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23 美国杜克大学

24 美国华盛顿大学

25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26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27 日本东京大学

28 澳洲墨尔本大学

29 新加坡国立大学

30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附件2:

 

国内大学奖学金分类

 

一、奖学金为10万元的大学名单

1.北京大学(文、理、工科专业);

2.清华大学(文、理、工科专业)。

二、奖学金为5万元的大学名单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特长类专业);

2.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特长类专业);

3.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表演类特长专业);

4.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表演、编剧、导演等电影艺术专业);

5.中国传媒大学(节目主持、新闻、动漫设计等传媒类专业);

6.39所“985工程”院校的文、理、工科专业(院校名单见附件3);

7.当年高考成绩位列深圳市以上单科状元的。

三、奖学金为3万元的大学名单

1.北京大学(艺术、体育等特长类专业);

2.清华大学(艺术、体育等特长类专业);

3.39所“985工程”院校(艺术、体育等特长类专业,院校名单见附件3);

4.112所“211”工程本科院校(文、理、工专业,院校名单见附件3);

5.深圳大学(文、理、工专业)。

 

四、奖学金为1.5万元的大学名单

1.普通本科院校(如江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

2.112所“211”工程院校的艺术、体育特长类专业(院校名单见附件3)。

五、奖学金为5000元的大学

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大专院校。

 

 

 

 

 

 

 

 

 

附件3:

 

985和211大学名单

 

211工程是指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

985工程则是1998年5月4日,原国家主习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由此,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

 

985工程高校名单(39所)


1.北京大学

2.清华大学

3.厦门大学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南京大学

6.复旦大学

7.天津大学

8.哈尔滨工业大学

9.浙江大学

10.南开大学

11.西安交通大学

12.华中科技大学

13.东南大学

14.武汉大学

15.上海交通大学

16.中国海洋大学

17.山东大学

18.湖南大学

19.中国人民大学

20.北京理工大学

21.吉林大学

22.重庆大学

23.电子科技大学

24.大连理工大学

25.四川大学

26.中山大学

27.华南理工大学

2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9.兰州大学

30.东北大学

31.西北工业大学

32.北京师范大学

33.同济大学

34.中南大学

35.中国农业大学

36.国防科技大学

3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8.华东师范大学

39.中央民族大学



211工程高校名单(112所)


1.中国人民大学

2. 北京交通大学

3. 北京工业大学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北京理工大学

6. 北京科技大学

7. 北京化工大学

8. 北京邮电大学

9.中国农业大学

10.北京林业大学

11.中国传媒大学

12.中央民族大学

13.北京师范大学

14.中央音乐学院

1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6.北京中医药大学

17.北京外国语大学

1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9. 中国政法大学

20.中央财经大学

21.华北电力大学

22.北京体育大学

2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4.上海交通大学

25.复旦大学

26.华东师范大学

27.上海外国语大学

28.东华大学

29.上海财经大学

30.同济大学

31.华东理工大学

32.上海大学

33.南开大学

34.天津大学

35.天津医科大学

36.重庆大学

37.西南大学

38.河北工业大学

39.太原理工大学

40.内蒙古大学

41.大连理工大学

42.东北大学

43.辽宁大学

44.大连海事大学

45.吉林大学

46.东北师范大学

47.延边大学

48. 哈尔滨工业大学

49.海尔滨工程大学

50.东北农业大学

51. 东北林业大学

52.南京大学

53.东南大学

54.苏州大学

55. 南京师范大学

56.中国矿业大学

57.中国医科大学

58.河海大学

5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0.江南大学

61.南京农业大学

62.南京理工大学

63.浙江大学

6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5.安徽大学

66.合肥工业大学

67.厦门大学

68. 福州大学

69.南昌大学

70.山东大学

71.中国海洋大学

7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73.郑州大学

74.武汉大学

75.华中科技大学

76.中国地质大学

77. 武汉理工大学

78.华中师范大学

79.华中农业大学

8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1.湖南大学

82.中南大学

83.湖南师范大学

84.华南师范大学

85.暨南大学

86.华南理工大学

87.中山大学

88.广西大学

89.四川大学

90.西南交通大学

91.电子科技大学

92.四川农业大学

93.西南财经大学

94.云南大学

95.贵州大学

96.西北大学

97.西北交通大学

98.西北工业大学

9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0.长安大学

10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2.陕西师范大学

103.兰州大学

104.新疆大学

105. 石河子大学

106.第二军医大学

107. 第四军医大学

108.国防科技大学

109.青海大学

110. 宁夏大学

111.海南大学

112.西藏大学

 

 

 

 

 

 

 

 

 

 

 

 

 

 


【详细介绍】   985工程”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 1998年5月4日,时任总书记的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他说:“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增强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订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简称“985工程”。“985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建立高等学校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牢牢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坚持跨越式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985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部部长周济担任,“985工程”建设工作小组组长由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担任。在“211工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防、民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原则而筛选出来列入“985工程”的大学全国不到40所,上海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3所。 据悉,“985工程”二期(2004-2007)建设目标是巩固一期建设成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使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水平,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 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概述 (一) “211工程”的内涵 “211工程”是国务院有关综合部门联合提出,并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工程。 “ 211工程”的含义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二) “211工程”建设的目标 经过十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力争到21世纪初,有若干所高校和部分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与国际上著名大学和较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相比拟;有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教学科研水平及条件,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国际影响;根据合理布局和行业、地区发展的需要,选择一部分高等学校进行重点建设,使其教学、科研能力显著增强,达到本行业、地区的先进水平。 (三)“211工程”主要内容 1.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选择少数水平高、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带头学校,作为重点建设子项目,使之成为解决本行业、本领域、本地区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培养所需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地; 2.一批重点学科点。在已经评定的416个重点学科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具有优势的学科群体; 3.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各个学科的文献资源合理布局和科技情报保障体系;高层次教育管理信息和咨询服务系统;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和设备共用、资源共享的实验体系;与国际有关系统、网络接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