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三个短板 打好五张“硬牌”

 
转自深圳侨报 记者 王林 文/图
龙岗大讲堂。
龙岗区市民大合唱登上大舞台。

“未来6年,龙岗区补短板、促赶超、创品牌,打好‘五张牌’,构建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龙岗表达”,到2020年,龙岗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名的文化城区。”2月28日,龙岗区文体旅游局局长张耀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

三个短板亟需补齐

“完成文化城区建设的工作任务,必须全面分析龙岗区的差距和优势,制订科学可行的思路措施。”张耀说。

龙岗的短板和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短板一:从文体设施硬件看,基层阵地建设严重不足。一方面总量和人均数不足。根据《深圳市基层公共文体设施规划和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到2015年,全市基层文体设施总面积力争超过980万平方米,按常住人口1100万计算,人均文体设施面积超过0.89平方米。目前龙岗区人均文体设施面积仅0.78平方米(按2012年底龙岗区常住人口192.6万人计算),达到全市“十二五”实现一体化的标准,需新增文体设施面积超过34万平方米,其中文化设施需新增6万平方米。另一方面,文体设施结构不合理。区级大型场馆领先全市,但街道、社区等基层设施严重不足,多数街道的文体中心是空白的,一半社区“三个一”(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室、一个文体广场)有缺项,布吉、坂田、南湾、横岗等人口密集区配套率更低。

短板二:从公共文体服务体系看,“半小时文体服务圈”远未形成。公共文体服务尚未完全摆脱“送文艺下乡”的“半农村半城市”痕迹,区级的演出、培训、活动多,社区群众身边的公共文体服务较弱。

短板三:从文体发展总体水平看,亮点品牌不多。与福田“名人引进”、小剧场品牌,宝安屡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相比,龙岗差距较大。精品创作也未形成可持续的基础和条件;高水平人才队伍差距也较大。

四大优势增添底气

龙岗建设文化城区有四大优势:

优势一:场馆全市领先,拥有全国一流的大运中心、华南最大网球场馆即区体育中心及市四大演出场所之一的区文化中心,通过引进高端品牌赛事与演艺活动,有条件成为全市演艺赛事中心。

优势二:生态资源丰富,绿道、山体、非饮用水库、农林用地,有发展休闲旅游的巨大潜力。

优势三:客家古民居、非遗为主的文化资源深厚,是全市最具备打造“客家之都”基础的区域。

优势四:预留文体用地较具规模,预留的文体及生态用地,有条件利用社会融资兴建标志性文体中心和体育公园。

补短与赶超并重

“龙岗建设文化城区的工作思路是:‘补短板’与促赶超并重,确保龙岗区文体发展总水平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并在局部有所领先;文体惠民与高端发展并重,确保文体事业充分满足龙岗市民需求的基础上,努力辐射珠三角;政府投入与社会融资并重,确保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社会投入;创新发展与差异化发展并重,确保创新工作的重点放在发挥龙岗优势上,形成一批与特区内差异化发展的具有龙岗特色的品牌和亮点。”张耀介绍。

推进文化城区建设,应首先完成4大方面硬指标:一是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基层文体设施不足的短板,五年建成“三小”项目300处以上,“三馆一城”项目完工,布吉、坂田、横岗等街道文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人均文体设施面积达到0.89平方米。二是健全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十分钟文体服务圈”,每年区、各街道公益培训班各自不少于200个,区级提供各类文体服务下基层不少于5000课时,公益电影不少于5000场,街道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实现100%达标。三是办好一批重大演艺活动。除已引进的迷笛等三大音乐节等活动外,精心培育好本土文体品牌,如国际啤酒节、国际歌舞艺术节等。四是做好客家文化这篇“大文章”。推出三个以上客家古民居保护与利用试点项目,扩大客家民俗风情节等客家文化节庆的影响力,使“珠三角客家之都”建设初成规模。

打好五张“硬”牌

张耀说,未来几年,龙岗区打“五张牌”推进文化城区建设。

第一,创新建设思路,打好“融资牌”,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在“十二五”初步缓解基层阵地滞后的短板。

第二,坚持倾斜基层,打好“惠民牌”,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十二五”初步形成“半小时文化圈”。

第三,注重差异化发展,打好“特色高端牌”,加快高端演艺活动的引进和本土品牌的培育,在“十二五”基本建成全市演艺中心和深圳东部的“文化高地”。

第四,善于以快打慢,打好“客家文化牌”,加快建设珠三角“客家之都”,在“十二五”基本确立龙岗区在全市文化中的地位。

第五,实施精细化监管,打好“管理牌”,加强商事登记改革后的执法监管,力争“十二五”期间扎实完成文化市场监管的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

网民声音

注意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够二书呆子:我在报上看到王荣书记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龙岗学院考察,学院于今年9月开学招生,这让我感触很多。更多地引进高端的院校和艺术学院、品牌知名文化企业,才能够带动龙岗区走向文化之区,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高端艺术包围的环境,才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成功人士走进龙岗、落户龙岗,才能更好地推动龙岗实现特区内外一特化!使龙岗成为人人安居乐业的宜居之城,才能够打造活力休闲之城!

仁者爱人自强不息:龙岗的街道、社区的图书馆、文化室、文体广场缺口太大,人口密集区配套率更低,6年建成文化城区,难啊!抱怀疑态度。

林哥语录:建议要注意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在学校推行寓教于乐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要为外来人口提供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要不断提高公民文化素养。

邓紫棋迷:文化是一个区域整体实力的反映!本人认为,龙岗区在文化建设上可借鉴国外的狂欢节之类,春节、元宵期间在龙岗中心城搞一些大型的游园活动,提升龙岗中心城的人气!

heky2004:之所以冠之于“文化”社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社区创造更多的文化氛围、提升社区居民的素质、创建和谐文化的社区。在文化橱窗的建设中多增加优美的散文和诗歌、书画作品等;在社区中建设社区图书馆,除了政府购买书籍,还可以鼓励社区居民踊跃捐书增加书籍量,认真管理好社区图书馆,保证安静的阅读环境,引导居民和孩子养成到图书馆看书学习的习惯,特别还可以选择周末到小区中推广阅读和捐书,通过赠送小礼品鼓励孩子们把不用的书籍捐出来;通过邀请离退休教师和才艺师等组织各种培训班并定期举行活动,在节假日的时候举办社区文艺演出、才艺比拼、才艺展示等带动社区全民学习的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和谐文化的社区!

老范:要重视、保护并丰富龙岗客家文化。

网友liuliu:龙岗长期缺乏文化精品。建议实行文化激励机制,民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才能层出不穷。

专家意见

深圳市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知名文化艺术专家、功勋词曲作家田玉龙:

加快“补课赶超”是硬道理

“作为曾经在国家级文化团体工作多年,又在龙岗文化战线摸爬滚打了20年的“老文化”,我耳闻目睹了龙岗巨变,深爱着龙岗这片热土。对龙岗建设文化城区,我认为加快‘补课赶超’是硬道理。”田玉龙说。

第一,千方百计加快完善文化设施网络。加快“三馆一城”建设,补齐各街道、社区图书馆、文化室、文体广场缺口。

第二,千方百计提高市民文化福利水平和城市文化影响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开展文艺精品的创作;优化文化中心的管理运作模式,打造高雅艺术为主的展示平台;精心组织有龙岗特点的节庆文化和展演活动,重视对区内现有客家元素的挖掘整理,打造客家文化品牌。

第三,千方百计加强基层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健全各级文体指导员队伍和文化义工,扩大各类文体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建立社区文艺专干联络网,发布文艺信息;通过交流考察、经费补助、项目支持,加大对街道文化中心的扶持指导。

本版统筹/策划 甘雪明 潘松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