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解读

 

今年2月,相继召开的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省政协会议和深圳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简称《纲要》)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在世界金融危机已威胁实体经济,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应对政策之时,为什么《纲要》能引起如此反响?《纲要》与应对金融危机又有什么关系呢?对此,我们深入浅出,对《纲要》进行解析。

《纲要》概况

《纲要》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12月制订,由国务院批准公布,是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于2008年出台的第三个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纲要》长达两万五千余字,共分为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体要求、发展目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等12个部分。《纲要》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等定位,并从国家战略高度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现在和未来10年的改革发展做出战略部署。

《纲要》意义

《纲要》是新时期广东全面发展的指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当前保持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有利于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有利于辐射和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建立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时事解读

《纲要》出台的历史背景

《纲要》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出台的。20081218,中央隆重举行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发言中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意、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表明了中央坚持改革开放的态度和决心。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位于前沿阵地,在招商引资中先行一步。然而,由于无经验可循,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如引进的企业大多数为技术含量低、耗能大的“三来一补”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数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产品依赖出口外销,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特别是在世界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三来一补”企业不断倒闭、破产,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纲要》的出台,犹如久旱逢甘霖,给地方、企业树立了信心,为战胜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

《纲要》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勇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要把解决当前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保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

时事解读

《纲要》目标

《纲要》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分为近期、中期两个阶段。

近期目标: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7年显著增长,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达到80%以上;每新增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所需新增建设用地量下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中期目标: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局面,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比2012年翻一番,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实现全社会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城镇化水平达到8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环境质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纲要》主要内容

《纲要》的规划范围是,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规划期从2008年至2020年。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时事解读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紧紧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

统筹城乡发展

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布局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做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打造全国高水平、高品质社会事业发展示范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进步。

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继续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经济特区的“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民主法制,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进一步发挥窗口作用,以粤港澳合作、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中国东盟合作为重要平台,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全面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关系,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率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要充分认识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突出重点 贯彻落实《纲要》

时事解读

《纲要》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学好用好《纲要》,需重点掌握好以下几点:

●按照“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214,省人大代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到深圳代表团,认真听取了人大代表们的意见,并作了重要讲话。汪洋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巨大的情况下,我们要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主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围绕“三促进一保持”来进行,即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把握好《纲要》的核心,即 “科

学发展”、“先行先试”。正确认识国际

金融危机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是战胜金融危机的关键,要掌握科学发展的要领,树立信心,勇敢地应对金融危机,就要抓好《纲要》,切实先行先试,转危为机。只有把握好“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八个字,才能突破深圳面临的难题,突破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率先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围绕“一保四抓”,深入落实《纲要》。根据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深圳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一保四抓”,即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抓内外需、抓自主创新、抓产业升级、抓责任落实。

在今年2月召开的深圳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及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中,《纲要》成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们的热议话题。许宗衡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认真把握《纲要》给深圳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研究提出落实举措,抓紧制定配套政策,深入推进《纲要》落实。充分发挥深圳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全面加强与珠三角其它城市的合作,努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以服务全省、服务全国创造深圳发展的新空间。”为解决问题寻求发展,把解决当前“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 ”的问题作为全面实施《纲要》的突破口。特别是在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深圳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导向型行业受到了空前压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的状况遭遇严重挑战,这都要求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应用足用活《纲要》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先行先试,把潜在的政策效能变成现实的发展成果。

时事解读/工作简讯

《纲要》给我区股份合作公司带来的机遇和要求。《纲要》对促进深圳市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和排头兵,促进深圳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深港合作,为我区社区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宏观环境和历史机遇。可以说,从战略上看,我区股份合作公司面临“大运会、特区内外一体化和深港合作”三大机遇。因此,如何把握这三大机遇,抓住《纲要》

主线,是我区股份合作公司战略发展思考重点。关键还是要发扬深圳之魂“先行先试”、“敢为人先”。中西部股份合作公司在面临工业出租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调整出租和招商引资方向,盘活和整合现有物业资源,适应深圳市产业转型的大势,由工业类出租转为商业、文化、科技等较高附加值的出租,杀出重围,形成差异化、优势化、品牌化的现代物业经济发展尤显重要。东部股份合作公司在发展旅游业、休闲业的背景下,如何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发展差异化等特色化的旅游项目,成为本地旅游的头羊。一是抓住《纲要》的重点,领会其要义。二是要保增长、促稳定。即一方面开源节流、盘活资产;另一方面对辖区企业要“服务和监控”并重,防范风险,促社区和谐稳定。三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和创新水平,规范财务,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人的“转型”促进企业转型。(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