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充满信心

 

在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之中,各国政要、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聚集在瑞士达沃斯,围绕“重塑危机后的世界”这一主题,共同探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举措,探索全球经济综合治理之道,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了会议举办者的远见卓识。 

世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应吸取的教训

128日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发表特别致辞,指出: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困难的境地。各国和国际社会纷纷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提振信心、缓解危机、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场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有关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金融及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导致风险信息和资产定价失真;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金融衍生品风险不断积聚

和扩散。“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必须从中认真吸取教训,正确处理储蓄与消费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从根本上找到化解危机之策。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应采取的立场、观点和措施

温家宝总理指出: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较大冲击,我们正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是: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中国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这个计划包括:

●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

中国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的两年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16%。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这个计划经过了科学论证,在资金保证上作了周密的安排,其中中央政府计划投资1.18万亿元,并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主要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出台中小企业、房地产交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年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时事解读

●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

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调1.892.16个百分点,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2个百分点,中小型金融机构累计下调4个百分点,共释放流动性约8000亿元,使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大幅增加。中国还出台一系列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扩大贷款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方面的金融支持。

●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中国抓住机遇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既着眼于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中国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生产经营水平。中国不断完善和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放宽市场准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

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16个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中国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的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资金投入增幅将大大高于财政收入的增幅。中国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预计三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出台了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减缓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时事解读

总的看,这些重大政策措施,注重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综合协调、相互促进,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危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中国目前经济形势及特点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经过努力,在战胜两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的同时,2008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粮食连续5年丰收,总产量达到5.28亿吨;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银行体系流动性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有利于提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有利于减缓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趋势,有利于增加中国的进口和对外投资,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给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由于中国正确判断形势、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制定并实施的既应对当前困难又着眼长远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开始见到效果,2009年将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

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它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建立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成本较低;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社会资金充裕;中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树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发展道路;中国人民拥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历史悠久的中国在逆境中焕发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时事解读

●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根本改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中蕴藏着新的机遇

中国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五点意见

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温家宝总理就如何渡过当前难关、努力推动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提出五点意见。

●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进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

历史经验证明,越是危机关头越要坚持开放与合作。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加大危机的严重程度,还会使危机持续更长时间,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中国坚定地支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达成平衡的结果,建立公正、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加快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

这场危机充分暴露了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和治理结构的缺陷。要加快主要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合理的全球金融救助机制。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鼓励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防范金融风险积聚和扩散

各国金融当局应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大对全球资本流动的监测力度,防范金融风险跨境传递。扩大国际金融体系监管的覆盖面,特别要增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的监督,建立及时高效的危机早期预警系统。

●切实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国际金融组织应该通过放宽贷款条件等措施,及时救助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进国际减贫进程,特别要加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援助力度,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协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挑战,建设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

面对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疫病和自然灾害、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恐怖主义蔓延等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国际社会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编辑部)